還特別要向大家推薦的就是,光山的手工掛面。
我來鄭州生活二十多年了,但是,對于燴面一直提不了興趣,不僅僅是燴面,就是其他如蘭州拉面、山西油潑面、陜西臊子面等等,包括水餃,但凡面食,都難入我口,但唯獨對老家的手工掛面情有獨鐘。究其原因,一可能是家鄉情節,童年的味道會跟隨人的一生,另一點就是,老家的手工掛面,細膩、軟滑,還殘留一絲淡淡的麥香。困頓的日子里,肉絲掛面是待客的上品,雞蛋掛面則是小媳婦生孩子后坐月子時的美麗獎賞。

光山的手工掛面以精粉和芝麻香油為主料,下適量食鹽、明礬等佐料,面揉合均勻后上架拉制,制成后的貢面條細如絲,光澤如銀,清馨襲人。
其實,光山掛面和潢川貢面是一脈相承的同一品種,因當年的潢川與光山同屬于光州。所以,所謂的光山手工掛面,其實也是貢面,只是鮮于宣傳,外人很少了解而已。
據《光州志》記載,早在唐代,光州已有很多掛面廠來生產了,當時"風銷華夏,奪魁九州",被人們稱為"光州魁面"。到宋朝時,光州州官令工人將這種面去其頭尾,取其中間,勻截成20公分左右的長度,用紅綠紙卷成圓筒形,每筒半斤,作為禮品進獻給宮廷,宋仁宗食后,大贊:"美哉,光州貢面!"從此光州精制的筒裝掛面,以"貢面"之稱聞名于世。
與光州貢面不同之處只有一點,那就是,光山掛面并沒掐頭去尾,而繞成一圈一圈的,然后用紅綠紙扎起來,每一圈稱為“一籽”,有時不論斤,直接論“籽”對外出售。
貢面的絕妙之處是每根貢面雖細,但皆為空心,呈細管狀,工藝之精巧令人贊嘆不已。這些,央視都有過報道。
現在的生活好了,曾經奢侈的肉絲掛面也難招人稀罕了,家有客來,人們大多以雞湯煮面,輔以青蒜、香蔥之類的菜蔬,則更滑潤爽口,鮮美無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