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生于河北,成長于山東,工作在深圳,所以***后成家立業也在深圳。
從少時到青年,從北方到南方,這么多年來,***無法忘卻的味道一直都是母親煮的那一碗簡樸的雞蛋掛面。
即便現在在深圳工作和生活,依舊每天早上雷打不動的在樓下小面館吃上一碗臥有雞蛋的掛面,三下兩下的吸溜到嘴里,再心滿意足的喝上一口雞蛋面湯,吃完后習慣性的抹一下油嘴,結完賬,才趕去上班。
猶記老家有一句傳頌至今的順口溜:初一餃子,初二面,初三合子往家賺。按照老一輩人的理解,初二吃面,圖的就是整年條條順,祈求事事順利,意喻著一年順順當當。所以在我們老家,初二早上必須吃面。
小時候,每到大年初二,天還未及亮,父親和母親必定早早的起床,燒好水后,叫我和弟弟穿衣起床,待我和弟弟收拾的差不多了,就開始往鍋里撒面條,等到我們洗漱完畢,一晚熱氣騰騰又散發著香味的雞蛋面條就已經被端上了餐桌。在我們一家人嬉笑打鬧著吃著新年雞蛋面條的同時,耳旁不絕于耳的是新年聲聲噼里啪啦的爆竹聲。

兒時的新年氣氛,是***濃郁的,一盞盞點亮黑夜的紅燈籠,一聲聲除舊歲的炮竹聲,一句句恭喜發財的吉利話,一個個小小的兩毛錢紅包,是我記憶長河里驅之不去的***美新年畫面。
之后,即便在南方生活了這么多年,但仍舊無法忘記家鄉的那一碗樸素的雞蛋面。不單只是喜歡它的味道,更多還因為心底的那一份懷舊情結。
因為實在愛及家鄉雞蛋面的味道,所以我也慢慢學會了自己做雞蛋掛面。我做的雞蛋掛面,配料一定三不缺少!
一是熟豬油不能缺。若是再含帶些許油渣,或者一些新鮮肉末臊子,味道就鮮。
二是醬油不能缺。面條調味不用鹽,只需要有一兩勺古法制作的陳年醬油即可。
三是小蔥花不能缺。一定要南方的小蔥,就是農家菜地里一輩子也長不高長不粗的那種芊芊小青蔥,洗凈切成蔥花即可。
三種調料備齊了,就可以煮面了。在掛面下鍋的同時,往碗里撒一把小蔥花,滴上一小滴醬油,再把燒熱的豬油淋在蔥花醬油上面,立刻就能聞到一股引起食欲的濃郁蔥花味。一兩分鐘后,再倒入半碗雞湯或者豬骨湯,不斷攪拌,使豬油和蔥花醬油充分溶解。待鍋里的面條熟透之后,將其撈入碗中,調拌和勻。之后在臥上一個荷包蛋,這樣,一碗熱騰騰又有食欲的雞蛋掛面就算做好了。喜歡吃辣的,還可以在面條中放些辣椒醬或者辣椒油。
雞蛋面出鍋后,必須及時調拌,且一定要趁熱吃,否則不僅味道不均勻,還會結成一坨,非常影響口感。
很多時候,生活就是這樣,本來很尋常的事,卻會在不經意間,暴露我們心底深深隱藏的情感。